:::   回首頁  | 員工專區  

羅東鎮公所

::: :::

地名尋根

  • 義和里

羅東行政區沿革(95年12月31日前)  
開羅里 | 開元里 | 東明里 | 羅東里 | 大新里 | 東安里 | 新群里 | 成功里  
義和里 | 居仁里 | 仁德里 | 南豪里 | 南昌里 | 羅莊里 | 西安里 | 浮崙里  
漢民里 | 賢文里 | 北成里 | 竹林里 | 集祥里 | 信義里 | 仁愛里 | 樹林里  
分隔線圖
義和里圖

仁濟醫院
仁濟醫院圖

在義和里中正路,今冬山農會超級市場址。初期,為連震東所創設,院長陳茂鏗是陳謙遜總理之孫。該院停業後,將該院址贈送國民黨做羅東民眾服務站,後民眾服務站與鎮公所合建中正堂(今羅東鎮展演廳),北側今天香廳部份為仁濟醫院,因無人承受由羅東鎮公所代管,一、二樓仍為民眾服務站。

分隔線圖

蘭陽自動車站
蘭陽自動車站

日治時期於昭和二年(1927),胡慶森創設了蘭陽自動車會社(公司)有客車八輛。車站地點在今中正路媽祖宮之南,今劉獸醫至冬山農會羅東分部一帶。每日上午六時至下午六時,每三十分鐘有固定班車到宜蘭,晚上十時加開未班車一班。有汽車之後,輕便車便停止了運輸營運。

分隔線圖

胡慶森新協泰故址
胡慶森新協泰故址圖胡慶森新協泰故址圖

新協泰胡慶森是日治時代羅東最著名的商人,他於十歲時與阿束社賴撝謙秀才束脩研讀,十七歲開始做小本生意,因為信譽好,其經營的新協泰雜貨店,成為羅東名店。日大正十年(1921),日本人開發太平山,開發期間指定新協泰為無應近千人日用品商店,生意興隆。 日昭和二年(1927)創設羅東第一家蘭陽自動車公司,為羅東至宜蘭的客運,帶動羅東的繁榮。胡氏平時熱心公益,羅東鎮三大寺廟的改建,他都是主要捐建者,其店故址在今中正路六十一號,他知人善任,羅東名商人周木全在其店工作,二十歲就升任經理,可證明其用人唯才。

分隔線圖

日臺組株式會社
日臺組株式會社圖

為羅東商人張阿力所經營,店面位於今中正路六十三號,專門經營日常生活用品,放賬給日本公務員(山地警察),待公務員領薪水才收賬,經營得法,業務興隆,初擔任經理一職,之後擔任社長。其分店遍佈各地,如大南澳、大濁水、寒溪、土場、太平山等幾十處。光復後,改營「東臺行」木材工廠,專營砍伐生意。由於張氏平日善舉盛多,使「日臺組」商號留給老一輩鎮民深刻印象,為日治時期震安宮、奠安宮重建發起人之一及慶安宮主建人。

日臺組株式會社圖

光復後,當窮人往生,沒有金錢辦理喪事,他都會捐助棺木,放置在碧霞宮,提供貧窮人家使用,並出資5圓以為補貼喪葬費用。冬山鄉廣興白蓮寺修建,他提供建築材料,供其使。羅東國小需要課桌椅,他也捐出50組,學校使用,其善行義舉,為後人尊崇。

分隔線圖

羅東媽祖宮
羅東媽祖宮圖

即震安宮,創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(1817),在義和里中正路,是羅東居民捐建,也為羅東最早宮廟之一。傳說在清代修廟之時,發生大地震,羅東街民皆平安,認為是媽祖庇護,因此命名為震安宮,廟內有許多名人,書法家題聯,彌足珍貴。

分隔線圖

陳協台和行郊址
陳協台和行郊址圖陳協台和行郊址圖

清道光十一年(1831)陳輝煌來台避難,到叭哩沙(三星)當隘丁,後與平埔族阿里史人合作墾荒,附從者二百多人。羅東褔祿派樂團請其為首領,與西皮派對抗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)提督羅大春,幫其打敗西皮,請其為開闢蘇澳至花蓮步道的開路先鋒。次年路通有功,欽次五品軍功,同時統領蘇澳南二營,叭哩沙(三星)台勇營官兵,專防番害。清光緒十年(1884),法國軍艦侵台,他守蘇澳,發砲退法艦,協助防守基隆獅球嶺,累功晉升協鎮(協台)虎騎將軍,是當時宜蘭縣的風光人物,今尊為宜蘭縣四先賢之一。他與平埔族合墾三星七百多公頃土地,並首先種植甘蔗製糖,在今羅東鎮中正路七三號,開一間米糖大行郊叫「義和」,就是今義和里里名的由來,壽五十七歲。

分隔線圖

羅東舊市場
羅東舊市場圖

地點在義和里中山路、中山西路和中正街交會之西。日本人於光緒二十一年(1895)農曆六月二十二日佔據羅東。後來鑑於羅東街民在媽祖宮街北搭草棚做買賣,阻礙交通,又常發生大火災,而在治台第七年即日明治三十五年(1902)四月創建羅東市場。直至日昭和十年(1935)在集祥里興建羅東第一新市場,營業三十三年的羅東舊市場從此停業走入歷史。

分隔線圖

文宗社底
文宗社底圖文宗社底圖

亦稱文宗社廟,在義和里中山西街南(今日新戲院址)。清同治元年(1862)東勢(羅東)地區的士紳,為振興我國文化風氣,捐錢購地創立文宗社,崇奉孔子諸先賢。至日明治三十三年(1900)興建文宗社廟,做為祭典傳承漢學之基地,敦請三星漢學家黃熾秀才,駐廟教授漢學。

文宗社底圖文宗社底圖

日治時代,羅東街一些漢學較優秀人士,皆黃熾秀才的學生,延續了漢學文化。至民國五O年代,文宗社將廟地及成功國小東北邊附近土地出售,遷移北成街重建孔子廟,並請陳進東縣長為落成祭典主祭。孔子廟日夜開放,提供學生讀書好環境,陳縣長曾任宜蘭縣孔孟學會會長,並開班親自教授四書,造褔學子。

分隔線圖

羅東第一家醫院
羅東第一家醫院圖羅東第一家醫院圖

即由林捷龍所開設的「老大同醫院」,兼內外科及婦科。地點在媽祖宮的民族路與中正街交會西南的三角窗。陳進東醫師於日本學成回台後,與其長女林桂靜結婚之後,即任該院婦產科主治醫師,為羅東第一家西醫院。

分隔線圖

張鳴故居
張鳴故居圖

淡江英專(即今之淡江大學)的創辦人張鳴和其子張建邦(前交通部長)的出生地,地點即今民族路28,30號。張鳴號驚聲,原名張鐘鈴,與陳進東前縣長,前考試院委員陳逸松,同是羉東公學校同班同學,是三位傑出人物。在學期間,同學都給三人外號,張鐘鈴紅光滿臉,做事圓滑,同學賜號「琉璃鐘」 。陳進東幼名阿通,體格高大,賜號「大科通」。陳逸松矮小精靈,賜號「矮仔松」,叫號而呼名。後三人各有成就。民國三十九年(1950)五月,張鳴把握時機,其岳父居正是中華民國司法院長,中央關係良好,將羅東田厝出售,集二百萬元,籌辦台灣第一所大專,即淡江英專,請居正院長出任董事長,他自任校長,九月招生四百名,民國四十年(1951)一月間,張校長病逝,只四十六歲,因他處事果決,前後雖只九個月,卻創辦第一所台灣私立英專,後改制大學,對台灣教育貢獻極大。

分隔線圖

>康樂里
康樂里圖

顧名思義就是提供尋花問柳、飲酒玩樂的地方。日治至台灣光復四十年代,因羅東是全台灣木材第一大市場,來羅東購買木材的商人多,康樂里是商人交際飲酒的集中地,是羅東酒家最多的地方,成為羅東的風化區,中心地區是民族路康樂巷一帶。由於民國六O年代羅東太平山林木砍伐殆盡,木商不來,酒女無錢可撈,酒家大都休業,人口外移。

康樂里圖

康樂里於民國六十九年(1980)合併於義和里,今南門港加蓋成為大街道的南門路,已逐漸形成為商業住宅區,改頭換面,步入新時代,這裡的住民不怕外人再用有色眼光看他們了。

分隔線圖

>大稻埕
大稻埕圖

今義和里的西邊和居仁里之間,南臨南門港,也就是居仁街與民族路交會處一帶,在清代是一片空曠地,當地農民做晒稻穀之處,因此叫做「大稻埕」。在日治的大正年間,羅東大稻埕常成為打拳賣膏藥表演場地。其大部份土地在居仁里為大稻埕,至日昭和六年(1931)前後,才逐漸興建住宅。

分隔線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