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羅莊里,原是十六份之一部分,清代開拓之時十六人合墾,地分成十六份而得名。日大正十三年(1914),宜蘭鐵路通車,將十六份切割成東西二部分,鐵路以東即羅莊里,仍舊稱「十六份」,鐵路以西分割為南昌和南豪二里。因地在羅東街之南,俗稱南門,六份先墾民以張姓為多,現住民仍十以張姓最多。
陳阿荖本名陳琉球,子孫賢能,四子陳浩琛,是「台灣四百年史」的作者,也是羅東國小科學館的捐建人。五子陳五褔醫師,被稱做台灣史懷哲。故居在十六份,今天祥路146號,育五子、裔孫人才輩出,碩士、博士、醫生多人,成為醫學世家。
張能旺是開拓十六份姓張仔底的張家第三代。他在發達時,興建五落厝,雕樑畫棟,金碧輝煌,當時蘭陽地區,溪北只有三落厝,故無人出其右者。據羅東媽祖宮壁碑文載:清同治六年(1967),五結莊黃永在與十六份張能旺,帶頭興建震安宮。
可見其熱心公益。五落厝歷經一百四十多年的風雨吹殘,均已倒塌,只存部份左右護厝,大厝身在光復時尚在,如今大厝已經全部塌,護龍尚在,可供後人瞻仰其昔日風光。